广东省慢阻肺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广东省东莞市毅达电子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吉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单位共同组建的以产学研为主的研究中心。本中心的宗旨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踏踏实实造福患者”。

从事慢阻肺康复的相关研究,为慢阻肺的病情控制及长治久安提供良好保障。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规划、开展资金资源规划、开展建立信息资源及规划工作。

组织架构

中心成员介绍

周宇麒

周宇麒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呼吸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10多年。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论著: 1.杀菌 / 通透性增加蛋白 N 端片段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 21(5).385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5) : 503. 专著: 黄宪章、胡波等主编 《分子生物学检验基础与临床》 第一版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张天托

张天托

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阻肺塞性肺病、肺血栓栓塞症和呼吸衰竭等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呼吸系统内窥镜检查治疗
谭杰

谭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呼吸专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委员,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和接受挑战,熟练掌握呼吸专业各种疾病的诊治以及设备的使用,带头在科内开展多项高新技术,并成功救治多例其他大型医院认为无法救治的疑难病例,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处处为患者着想。擅长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各种纤维支气管镜下的复杂、疑难的操作--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物消融术、气管内支架置入术、CT导向下纵隔淋巴结穿刺术等。
李时悦

李时悦

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呼吸学会主委,省呼吸学会委员,中华呼吸学会支气管镜学组委员;1980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获得呼吸内科硕士研究生学位。1997-199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公派在美国行研究工作。对呼吸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经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张琪

张琪

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期刊》、《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等杂志编委, Cancer Letters, PLos One,Tumor Biology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 长期致力于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的转化应用研究,熟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ell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了SCI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120多分。2008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2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首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同时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中山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及省市级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基金10项,累计科研经费近千万。
罗锦兴

罗锦兴

罗教授于1991年获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工程博士和2011年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大学攻读理学院电子物理,硕士分别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工程,2013年取得国内中医师执照,熟悉理工医的交叉研究。研究领域以医用仪器、科技辅具、感测芯片、生医信号处理、箝入式系统、细胞模型、脉象仪与脉波影像分析、康复医学、中医内科、整体精准医学为主,超过110篇SCI期刊论文发表。在成功大学于2005年授予特聘教授和2011年主持前瞻医用系统中心(二级中心),2014年2月借调到高雄中山大学创立医学科技研究所和主持科技医学中心(一级中心),2015年8月任命理学院副院长,2017年2月之后,广州中山大学讲席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动态生物指标中心合聘教授,苏州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所合聘研究员。从2009年至今,担任7场国内外研讨会或竞赛的大会主席、国外SCI期刊编辑委员、康复相关协会的常务理事和中国中医诊断学会副会长。2011获得成功大学产学绩优奖,各种竞赛大奖,重要研讨会最佳论文奖。辅导厂商穿戴式电子眼镜品牌行销国际,专利和著作不少,尿液芯片于2014被选入中央/哈佛主导的团队,参与美国X-Prize全球居家医疗设备竞赛,于2017年4月得到全世界第二名,获得1百万美元奖金。在心脏医学小有国际名气,因为在1991和1994发表心脏细胞模型,于June 2017 SCI引用分别超过1495次和1674次,所有期刊论文总引用数5873次。在2017年2月更完成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正在撰写期刊论文送审,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个通用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用于基础与临床研究。
梁玉成

梁玉成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
2015-now Vice Dean of School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5-now Professor of Soci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4-now Assistant Dean of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4-now Assistant Dean of Institut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3-2014 Visit Scholar, Sociology Department of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2009-now Deputy Head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9-2013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7-2014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3-2007 Research Assistant of Social Survey Cente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KUST) 1998-2002 Assistant Professor of Soci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王璋

王璋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200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4~2018年在国际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美国研发总部先后任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2018年9月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科学研究所,作为人体微生物生态学科带头人,2019年入选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长期从事人体微生物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Thorax,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工作得到Faculty of 1000成员的专题报道,及主流科学媒体Science Daily,Scientific American的多次报道。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多项英国国家健康部和美国NSF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长期应邀担任多项生态学及医学期刊编辑及审稿人。
程远雄

程远雄

主任医师,副教授,呼吸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美国AAAAI协会会员,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华裔科学家免疫协会副会长。亚洲冷冻治疗协会委员,中华医药教育协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会抗感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病抗感染分会委员。2004年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归国。从事呼吸内科疾病及内科医疗教学工作20余年,对呼吸系统及内科常见病、疑难病诊断、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应用、急危重症抢救均有较高造诣,专长于哮喘、COPD及重症肺部感染的诊疗,在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在经支气管镜微创治疗肿瘤、支气管狭窄和COPD肺减容术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博士就读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呼吸系统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教授,在钟教授指导下对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在美国工作期间师从美国哮喘和变态反应协会主席Dean Metcalf, 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免疫和细胞学机制及国内外诊疗概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长期工作医疗实践中工作勤奋好学、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以"南山风格"为楷模,以治病救人为唯一宗旨,工作以来已发表论文20余篇,在Clin Exp Allergy和J Allergy Clin. Immunol等国外期刊发表论文3篇。因工作表现突出一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嘉奖。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研国家省市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秦茵茵

秦茵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1996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从事临床工作;2004年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10年获广州医学院博士学位(导师:钟南山);2011年完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呼吸肿瘤”的进修课程。擅长支气管哮喘、COPD等呼吸常见疾病、肺部肿瘤及各种疑难少见疾病的诊治。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并在SCI收录杂志《Chest》。
陈娟

陈娟

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委员。擅长于创伤及围手术期各种复杂、危重、疑难并发症的抢救治疗,在严重全身感染、急性肾损伤与连续性血液净化、循环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诊治、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及肝移植围术期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论著: 陈娟. 黎丽芬. 管向东.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附5年回顾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4):209-212 陈娟. 管向东. 外科危重病人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9):572-575 陈娟. 黎丽芬. 管向东.等,普通外科重症监病房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115-117 陈娟. 黎丽芬. 管向东.等,普通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监测,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89-1192 陈娟. 管向东.创伤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新医学,2008,39(11):707-708 陈娟. 管向东.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2):102-104 陈娟. 陈敏英. 管向东.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感染综合征救治价值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6):456-458
易慧敏

易慧敏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ICU和移植ICU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重症与感染学组副组长、广东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广东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广东医学会细胞治疗分会委员。《器官移植》杂志编辑。 Chief of SICU,TICU, professor, attending. Director of surgery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ember of the Surgical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Group,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Guangdong Medical Association. Member of the Cell Therapy Branch of the Guangdong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马为

马为

主任医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来昱

刘来昱

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生导师,擅长肺部感染、肺癌的综合治疗和呼吸系统内窥镜技术。 从医历程:2002年获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学位,2010年获南方医科大学呼吸病学博士学位。硕士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精通呼吸系统的各种诊疗技术,一直担任呼吸内科病房及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诊疗工作。熟悉本专业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如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深部真菌感染及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等。专长于肺部感染、肺癌的综合治疗和呼吸系统内窥镜技术,擅长经气管镜肿瘤电凝电切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和冷冻治疗术、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内科胸腔镜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先进的气道介入诊疗技术。2003年获广州市委、市政府“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科研情况:从事慢性气道炎症、肺癌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省级基金1项,院级基金1项,参与国家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10余项临床多中心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参与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陈刚

陈刚

主任医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颜金武

颜金武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新型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荧光探针、诊断试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及诊断中的应用等。例如,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及诊断试剂的研发。
陈愉

陈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分院执业医师, [2] 副教授,2018年获得“ISRD-Award for Young Investigator”荣誉。 [3]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秘书。
陈崇雨

陈崇雨

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包括IEEE和ACM的汇刊以及ACM Multimedia会议)上发表文章7篇,目前是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IEEE Trans. Multimedia等多个国际期刊的评委。